山西中條山林源森林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6月,位于侯馬市澮南工業園區,總占地29893.3㎡。以實現“打造三晉新品牌,推動三晉飲食新文化,開創三晉農民新致富道路”為目標,利用中條山自然資源為消費者提供營養健康的食品,提高民眾生活的滿意度和幸福感,貢獻于社會的繁榮穩定。
中條山,海拔750米-2300米,是華北動植物資源寶庫,方圓百里天然無污染。中條山素有“山西天然植物園”之美稱,溫度適宜,雨量充沛,自然條件優越,是溫帶向亞熱帶過度的區域,故在華北植物區系中占有獨特的地位。
林區溫度適宜,雨量充沛,植物生長期長,中條林源野生小米喜溫,喜光,生育期短,耐旱耐瘠,這些生長習性對主產區的氣候、土壤條件是適應的,因而能夠獲得較高的產量。
中條林源野生小米生長發育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如下:
1.溫度 中條林源野生小米是喜溫作物,生育期間要求積溫1600—3000℃,夏播早熟品種要求積溫較少,春播晚熟品種要求積溫較多。中條林源野生小米在不同生育階段所需溫度也有差異。種子發芽最低溫度7—8℃,最適溫度15—25℃,最高溫度30℃。苗期不能忍耐1—2℃低溫。莖葉生長適宜溫度22—25℃。灌漿期為20—22℃,低于15℃或高于23℃對灌漿不利。
2.水分 中條林源野生小米是比較耐旱的作物,蒸騰系數142—271,低于高粱、玉米和小麥。苗期耐旱性極強,能忍受暫時的嚴重干旱,需水量僅占全生育期的1.5%。拔節至抽穗需水量最多,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50—70%。此期是獲得大穗多花的關鍵時期,缺水會造成"胎里旱”和"卡脖旱”,減少小花小穗數目,產生大量秕谷。開花灌漿期要求天氣晴朗,土壤濕潤,干旱或陰雨會都影響灌漿。
3.光照 中條林源野生小米為短日照作物,日照縮短,促進發育,提早抽穗,日照延長,延緩發育,推遲抽穗。一般出苗后5—7天進入光照階段,在8—10小時的短日照條件下,經過10天即可完成光照階段。不同品種對日照反應不同,一般春播品種比夏播品種反應敏感。此外,中條林源野生小米是C4作物,凈光合速率較高,一般為25—26mgCO2/dm2•hr,高于小麥。
4.養分 中條林源野生小米對氮、磷、鉀吸收數量是因地區、品種、產量水平的不同而異,大約每生產100kg 中條林源野生小米,從土壤中吸收氮3kg,磷1.4kg,鉀3.5kg。不同生育階段,氮磷鉀吸收量也不同,一般出苗至拔節期少,拔節至抽穗期多,抽穗至成熟期較少。
5. 土壤 中條林源野生小米適應性廣,耐瘠薄,對土壤要求不甚嚴格,粘土、砂土都可種植。但以土層深厚,結構良好,有機質含量豐富的砂質壤土或粘質壤土最為適宜。中條林源野生小米喜溫怕澇,土壤水分過多,易發生爛根,應及時排水。中條林源野生小米適宜在微酸和中性土壤上生長。因此 中條山生長的野生小米的膳食纖維,蛋白質和礦物質遠高于普通小米。
中條林源石碾小米---有代參湯的美稱,營養極其豐富。中條林源野生小米的營養成分集中在表皮,在機械脫皮加工過程中,產生的高溫讓米表皮的維生素極易流失。通過人工石碾脫皮的中條林源野生小米,在石碾低速運轉過程,不產生高溫,避免了機械設備碾磨的高溫對原糧品質的破壞,完整保留了中條林源野生小米本身的礦物質、維生素等營養成分。
中條林源石碾小米的營養價值很高,含蛋白質9.2%-14.7% ,脂肪3.0%-4.6%及維生素,除食用外,還可釀酒、制飴糖。 每100克小米含蛋白質9.7克,比大米高。脂肪1.7克,碳水化合物76.1克,都不低于稻、麥。一般糧食中不含有的胡蘿卜素,小米每100克含量達0.12毫克,維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糧食之首。
中國北方許多婦女在生育后,都有用小米加紅糖來調養身體的傳統。小米熬粥營養價值豐富,有“代參湯”之美稱。由于小米不需精制,它保存了許多的維生素和無機鹽,小米中的維生素B1可達大米的幾倍;小米中的無機鹽含量也高于大米。